黃帝問于歧伯曰:經脈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經水,而內屬于五藏六府。夫十二經水者,其有大小、深淺、廣狹、遠近各不同;五藏六府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應奈何?夫經水者,受水而行之;五臟者,合神氣魂魄而藏之;六腑者,受谷而行之,受氣而揚之;經脈者受血而營之。合而以治,奈何?刺之深淺,炙之壯數,可得聞乎?
關鍵詞:黃帝內經,靈樞,經水篇
黃帝向岐伯問道:人體十二經脈,外與大地之十二經水(涇、渭、海、湖、汝、沔、淮、漯、江、河、濟、漳十二水)相應,內則連屬五藏六府。這十二經水,有大小、深淺、廣狹、遠近,各不相同,五藏六府也有上下、大小以及盛受水谷多少的差別,它們是怎樣相應的呢?經水受納大地之水,而流行不息;五臟結合神氣魂魄,而收藏于內;六腑受納水谷,而傳導變化,汲取精氣而散布于全身內外;經脈受納血液,而周流全身、營養百體。把以上這些情況相應結合起來,運用到治療上,是怎樣的呢?針刺的深淺、施灸的壯數,可以說給我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