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伯曰:水榖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為液;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間,聚沬則為痛;天寒則腠理閉,氣濕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則為溺與氣。
關(guān)鍵詞: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五癃津液別篇
岐伯說:水谷都是從口而入,有五味。五味分別注入四海,由水谷化成的津液也各行其道。因此,上焦輸出衛(wèi)氣,用來溫養(yǎng)肌肉,充養(yǎng)皮膚,這就是津;其留而不行的是液。天入暑,穿衣厚,就會使腠理張開,所以汗就流出來。寒氣留在分肉之間,聚津液成沫就會疼痛。天寒就會使腠理閉合,氣澀而不從汗孔排出,水液下流入膀胱,就變成尿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