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范雎變活張祿,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爻解】此為鼎卦的第三爻。這是說:鼎耳壞了,鼎就不能搬動。無法吃到鼎中的美味雉肉和湯,當下雨時弄污了鼎中美食,使人后悔,但最后還是弄好了美味,仍然吉祥。九三陽處陽位,至剛至實,雖有虧缺,終無咎悔。《象傳》說:“鼎耳革,失其義也。”這是指鼎此時失去其作用。但天降雨露,象征陰陽交融,表示阻塞不通,美味變質都隨之結束,恒正之道仍然會暢通無阻,美味還是美味,最后的結果是美好的。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故事】戰國時,魏昭王去世,其子魏安釐王即位。他聽說秦昭王新近采納丞相張祿之謀,將要攻打魏國,急忙召集群臣商討對策。
信陵君主張整兵固城,嚴陣以待。相國魏齊主張渴見秦王,請求納貢、交人質講和。于是,魏安赭王派中大夫須賈出使秦國。須賈到了咸陽,住在館驛里。他求見張祿丞相,一連吃了幾次閉門羹。
一天,須賈見一個人,穿著破爛衣衫,蓬頭垢而,抖抖索索地走進館驛。須賈一見,大吃一驚,說道:“范叔呀!我以為你被魏相國打死了,怎么還活在此地?”范雎說:“他當時把我的尸首扔在荒野,我又蘇醒,被人救了,不敢回家,到了秦國。”
須賈上下打量他,動了幾分憐憫之心,請范雎同坐,一起喝酒、吃飯。當時正值嚴冬,范雎衣服單薄,又破爛,凍得嘴青而黑,渾身直哆嗦。須賈嘆氣,他命隨從取出一件綈袍叫范雎穿上。
須賈愁眉苦臉地說:“我想求見秦國丞相,幾回都碰了釘子,你在秦國很久,有沒有相識的替我先在張大人跟前說好話,允許接見?”范雎便說,可以陪同前往。
范雎假稱借來四匹馬拉的大車,請須賈上車,他手拿韁繩當趕車人。到了相府門前,范雎說:“大夫在這里稍等,我先進去稟報。”
須賈立在門外,等了很久,半天不見范雎人影出來,他才向守門人打聽,才知道趕車人就是丞相張大人。
須賈一聽,好像頭上響了一個炸雷,頓時身子癱軟,喃喃說道:“我死期到了!”須賈只得脫袍解帶,免冠赤腳,跪在相府門外,托守門人稟報:“魏國罪人須賈在外領死!”
須賈見到范雎,范雎歷數須賈罪行,秦昭王知道后,想要殺了須賈。范雎卻說:“須賈為公事而來,自古兩國交兵,不斬來使,臣豈敢以私怨而傷公義!”
死范雎變活張祿,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人生啟示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死范雎變活張祿,這類事不多。但說明事情有時會向其反面轉化。魏齊把事做絕,最后被逼自殺。須賈是從犯,贈綈袍表明他還沒有喪盡天良,總算是保住腦袋。還是那句老話:得饒人處且饒人,能放手時且放手。
關鍵詞:鼎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