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mài飯fàn豆dòu麋mí終zhōng創chuàng漢hàn,尊zūn羹gēng臚lú膾kuài竟jìng歸guī吳wú。
關鍵詞:笠翁對韻
以劉秀和張翰為對,而且選取了這個特定的角度,可以說十分貼切。“麥飯豆糜”與“莼羹鱸膾”都是飯菜,但前者表示極為粗劣的飯菜,后者則代表很精致的飯萊。再仔細想,前邊“麥飯豆糜”后卻是“終創漢”,指劉秀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仍能堅持不懈,最終有所成就;后邊的“莼羹鱸膾”下接“竟歸吳”,卻說張翰因為思念家鄉的飯萊而辭官歸隱,完善了個人的道德情操。兩相對映,很是有趣。
名對故事
李白成出語驚人終天明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出生在陜西米脂縣的一個農民家庭。那時朝廷無道,官紳橫征暴斂,百姓民不聊生。李自成一家更是窮得丁當響,經常挨餓受凍。他的父親是個明白人,寧肯一家人吃糠咽菜,也要讓兒子讀書識字,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這一年,村里關帝廟來了個秀才坐館收徒,他爹就叫兒子上學去了。窮人家的孩子肯吃苦,李自成上學比誰都用心,天資又聰明,所以學業El進。老秀才十分喜歡,教得很盡心。沒多久,李自成便學會了對對子,不僅合轍押韻,對仗工整,而且內在意思也非同一般,使人瞠目結舌。有一天,老秀才出了一個上聯: .
雨過月明,頃刻呈來新境界;
李白成略一思索,對了句:
天昏地暗,須臾不見舊江山。
老秀才聽了,非常高興,逢人就夸李成是他教出來的好學生,日后必然有所作為,前途無量。后來,李自成果然率領起義軍推翻了明王朝。
① 麥飯豆糜:用麥子做的飯、用豆子做的粥,形容很粗糙的飯。這句用的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典故。劉秀剛剛起兵時,有一次打了敗仗,被圍在饒陽,沒有東西吃,他的部下馮異給他做了麥飯和豆粥。
② 這句的意思是:憑著麥飯和豆粥這樣粗糙的飯,劉秀終于創立了東漢。
③ 莼(chOn)羹:莼萊j豸、莼,一種水草,又叫水葵。可以吃。
④ 鱸膾:鱸魚切成的肉絲。膾,肉絲。這里用的是東晉人張翰的典故。張翰本來在朝廷當官,但他厭倦了官場的生活,每次看到秋風起,便思念家鄉吳地的美味莼羹和鱸膾,對自己遠離家鄉深為后悔,于是便辭官回家了。
⑤ 這句的意思是:因為思念家鄉的莼羹和鱸膾.張翰竟然辭官回到家鄉吳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