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書燕說
yǐng shū yàn yuè 郢書燕說
- 成語名稱
- 郢書燕說
- 成語拼音
- yǐng shū yàn yuè
- 成語簡拼
- ysyy
- 成語意思
- 郢:春秋戰國時楚國的都城;書:信;燕:古諸侯國名;說:解釋。比喻牽強附會,曲解原意。
- 成語出處
-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云而過書‘舉燭’。……燕相白王,王大悅,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
- 成語例子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四》:“故持論彌高,彌不免郢書燕說。”
- 近義詞
- 牽強附會
- 反義詞
- 成語繁體
- 郢書燕說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常用程度
- 生僻
- 語法用法
- 作賓語;含貶義
- 成語結構
- 聯合式
- 成語年代
- 古代
- 成語正音
- 成語辨形
- 成語辨析
- 英文翻譯
- 歇后語
- 成語謎面
- 成語故事
- 古時候,有個人從楚國的郢都寫信給燕國的相國。這封信是在晚上寫的。寫信的時候,燭光不太亮,此人就對在一旁端蠟燭的仆人說:“舉燭。”(把蠟燭舉高一點)可是,因為他在專心致志地寫信,嘴里說著舉燭,也隨手把“舉燭”兩個字寫到信里去了。
燕相收到信以后,看到信中“舉燭”二字,琢磨了半天,自作聰明地說,這“舉燭”二字太好了。舉燭,就是倡行光明清正的政策;要倡行光明,就要舉薦人才擔任重任。燕相把這封信和自己的理解告訴了燕王,燕王也很高興,并按燕相對“舉燭”的理解,選拔賢能之才,治理國家。燕國治理得還真不錯。
郢人誤書,燕相誤解。國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郢人寫信的意思。這真是一個穿鑿附會的典型例子。根據這個故事,后人引申出“郢書燕說”這句成語,比喻穿鑿附會,曲解原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谷县|
弥渡县|
江山市|
闸北区|
顺平县|
玛多县|
中山市|
抚州市|
出国|
峨眉山市|
周口市|
永春县|
临西县|
遵义县|
芜湖县|
白朗县|
宿松县|
禄丰县|
宝清县|
苍溪县|
太谷县|
遂平县|
河西区|
西华县|
和田县|
牡丹江市|
唐海县|
辰溪县|
区。|
三明市|
阳山县|
耿马|
滨海县|
天全县|
辛集市|
闵行区|
虞城县|
天全县|
温泉县|
司法|
绥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