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首畏尾
wèi shǒu wèi wěi 畏首畏尾
- 成語名稱
- 畏首畏尾
- 成語拼音
- wèi shǒu wèi wěi
- 成語簡拼
- wsww
- 成語意思
- 畏:怕,懼。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膽子小,顧慮多。
- 成語出處
- 《左傳·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幾?”
- 成語例子
- 妹子平日但凡遇見吃酒行令,最是高興,從不畏首畏尾。(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四回)
- 近義詞
- 瞻前顧后 左顧右盼
- 反義詞
- 無所畏懼 當機立斷
- 成語繁體
- 畏首畏尾
- 感情色彩
- 貶義詞
- 常用程度
- 常用
- 語法用法
- 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成語結構
- 聯合式
- 成語年代
- 古代
- 成語正音
- 首,不能讀作“sǒu”。
- 成語辨形
- 畏,不能寫作“為”。
- 成語辨析
- 畏首畏尾和“瞻前顧后”;都有“顧慮重重”的意思。但畏首畏尾重在膽小怕事;“瞻前顧后”重在猶豫不定;并可用來形容考慮周密;辦事謹慎。
- 英文翻譯
- be overcautious
- 歇后語
- 成語謎面
- 不怕中間
- 成語故事
- 晉靈公11年(公元前610年),晉靈公在扈(hù)和一些諸侯會盟。鄭穆公想參加這一盛會,主盟人晉靈公卻拒絕和鄭公相見,原因是晉公認為鄭國和楚國勾結,對晉國懷有二心。鄭國的大臣子家派信使去晉國,給執政大夫趙盾(趙國國君的先人)捎去一封信,信中說,鄭穆公即位以來和晉國一直是友好的,即使面對楚國強大的壓力,也從來不敢對晉國三心二意。信中還反駁了晉君對鄭國的無理指責,接著用強硬的口氣說:古人有言說:畏首畏尾,身其余幾(怕頭怕尾,剩下來的身子還有多少)?又說:鹿死不擇音(鹿到臨死前顧不上發出好聽的鳴聲)。小國事奉大國,如果大國以德相待,那它就會像人一樣恭順……信中接著說:如果大國待之非禮,小國就會像鹿一樣鋌而走險,哪兒還能顧得上有所選擇?貴國的命令沒有標準,我們也知道面臨滅亡了,只好準備派出敝國的士兵嚴陣以待。今后,到底該怎么辦,就聽恁您的命令吧。趙盾看信中言之有理,勸晉靈公收回拒絕鄭穆公參加會盟的成命。這段故事產生了畏首畏尾和鋌而走險兩個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和浩特市|
长阳|
东丰县|
宝兴县|
南溪县|
合川市|
新化县|
通河县|
乌兰县|
当阳市|
台北市|
扶绥县|
章丘市|
基隆市|
合山市|
北川|
阿坝县|
洛阳市|
平定县|
班戈县|
衡阳市|
滦平县|
吉首市|
库车县|
鄱阳县|
保山市|
漠河县|
富民县|
怀仁县|
延津县|
阳东县|
大荔县|
依安县|
莲花县|
上蔡县|
新竹市|
栾城县|
济阳县|
英山县|
龙州县|
象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