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馬功勞
hàn mǎ gōng láo 汗馬功勞
- 成語名稱
- 汗馬功勞
- 成語拼音
- hàn mǎ gōng láo
- 成語簡拼
- hmgl
- 成語意思
- 汗馬:將士騎的馬奔馳出汗,比喻征戰(zhàn)勞苦。指在戰(zhàn)場上建立戰(zhàn)功。現(xiàn)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貢獻。
- 成語出處
- 《韓非子·五蠹》:“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
- 成語例子
- 將俺丞相汗馬功勞一旦忘了,貶在濟南府閑住。(元 王實甫《麗堂春》第四折)
- 近義詞
- 豐功偉績 勞苦功高
- 反義詞
- 一事無成
- 成語繁體
- 汗馬功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常用程度
- 常用
- 語法用法
- 作賓語;含褒義,形容戰(zhàn)功
- 成語結(jié)構(gòu)
- 偏正式
- 成語年代
- 古代
- 成語正音
- 汗,不能讀作“hán”。
- 成語辨形
- 汗,不能寫作“漢”或“悍”。
- 成語辨析
- 汗馬功勞和“豐功偉績”;都指功勞。不同在于:“豐功偉績”指偉大的功勞和成就;僅用于贊頌少數(shù)對人民有巨大貢獻的人;不用于自己;汗馬功勞僅指功勞;各種場合都可以用;一般人也都能用;包括自己。
- 英文翻譯
- one's contributions in work
- 歇后語
- 成語謎面
- 馬功
- 成語故事
- 古時作戰(zhàn)多用馬。戰(zhàn)馬疾馳疆場,沖鋒陷陣,每戰(zhàn)都要出很多汗。戰(zhàn)斗次數(shù)越多,戰(zhàn)況越激烈,出汗當然也越多。因此,形容有戰(zhàn)功,就叫“汗馬”。
《韓非子·五蠹》就有“汗馬之勞”的說法。《戰(zhàn)國策·魏策》也有:“張儀說楚曰:‘不費汗馬之勞,不費十日。而拒捍關(guān)’。”(捍,捍關(guān),地名。)
《史記·晉世家》敘述春秋時晉文公的一段故事時,也說過“汗馬之勞”的話。晉文公,名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所以又稱公子重耳。他曾流亡國外達十九年之久,后來回國做了國君,而且稱霸一時。當他回國之初,即位為晉文公時,對于隨從他流亡的人員,一一論功行賞。有個小臣名叫介之推,沒有提出自己有什么功勞,也不求賞賜,躲到深山里隱居起來了。另一個小臣名叫壺敘,見三次行賞都沒有他的份兒,便對晉文公說:“君行三賞,賞不及臣,敢請罪!”晉文公當即把行賞的標準向他說明:“夫?qū)乙匀柿x,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賞;輔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賞;矢石(箭矢炮石)之難,汗馬之勞,此復受次賞;若以力事我而無補我缺者,此復受次賞。三賞之后,故且及子。”
《史記·蕭相國世家》和《漢書·蕭何傳》也有一段有關(guān)“汗馬之勞”的故事。蕭何是漢高祖劉邦的同鄉(xiāng),劉邦起兵反秦,蕭何始終幫著他,籌謀劃策,忠心耿耿,是劉邦最可靠的得力助手。秦亡以后,劉邦又打敗了項羽,建立漢朝,做了皇帝,蕭何便擔任相國。劉邦認為論功勞應以蕭何為第一,所以首先封他為“酂侯”(酂,縣名,今湖北光化縣),食邑八千戶。但是其余功臣多不服,他們說:“我們拼死拼命,多的經(jīng)過百余戰(zhàn),少的也打過幾十仗,而蕭何未有汗馬之勞,只會耍筆桿、發(fā)議論,根本沒上過戰(zhàn)場,封賞反在我們之上,這是什么道理?”劉邦問道:“你們知道打獵的事嗎?”大家同聲回答:“知道。”再問道:“那么你們知道獵狗嗎?”又是同聲回答:“知道。”劉邦于是接著說:“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狗,而指示野獸的住處、去向,讓狗去追殺的,卻是人(‘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發(fā)蹤指示者人也’)。你們只會追殺,不過是‘功狗’而已,至于蕭何,能‘發(fā)蹤指示’,他才是‘功人’。而且你們多數(shù)是單身跟隨我,有同族兩三人一起入伍的就算難得了,可是蕭何,他叫全家族的幾十個男子都參加了我們的軍隊,跟著我一同出力。他的大功勞是怎么也不能忘記的!”大家聽了,便誰也不吭氣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州市|
潜江市|
隆回县|
泸水县|
壤塘县|
诸城市|
额济纳旗|
乐东|
平罗县|
中山市|
宁安市|
精河县|
许昌市|
石景山区|
乐至县|
抚远县|
新龙县|
新昌县|
永宁县|
横峰县|
奎屯市|
丰城市|
康马县|
逊克县|
湘阴县|
沙田区|
固镇县|
平果县|
孟连|
饶河县|
永兴县|
勐海县|
涞源县|
徐州市|
泸溪县|
临洮县|
新宾|
汾西县|
闵行区|
武陟县|
华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