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xué)經(jīng)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拔山舉鼎
bá shān jǔ dǐng 拔山舉鼎
- 成語名稱
- 拔山舉鼎
- 成語拼音
- bá shān jǔ dǐng
- 成語簡拼
- bsjd
- 成語意思
- 形容力量超人或氣勢雄偉。
- 成語出處
- 《秦并六國平話》卷下:“籍是時年方二十四,力敵萬夫,有拔山舉鼎之威。”
- 成語例子
- 一個人被鴉片束縛住了,任你是拔山舉鼎的英雄,銅澆鐵鑄的羅漢,只要煙癮一發(fā),頓時骨軟精酥,連一些氣力都沒有。★《黑籍冤魂》第一回
- 近義詞
- 拔山扛鼎
- 反義詞
- 軟弱無力
- 成語繁體
- 拔山舉鼎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常用程度
- 常用
- 語法用法
- 作謂語、定語;形容力氣大
- 成語結(jié)構(gòu)
- 聯(lián)合式
- 成語年代
- 近代
- 成語正音
- 成語辨形
- 成語辨析
- 英文翻譯
- herculean or great in strength
- 歇后語
- 成語謎面
- 最厲害的舉重運(yùn)動員
- 成語故事
- 項羽,名籍,秦末下相人。少年時代,項羽不喜歡讀書寫字,改學(xué)擊劍,也不肯好好學(xué)。叔父項梁很生氣,項羽說:“學(xué)寫字只要能記記姓名就夠了。擊劍是對付個把人的,也不值得學(xué),我要學(xué)習(xí)抵?jǐn)橙f人的本領(lǐng)。”項梁于是教他兵法,他很高興,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認(rèn)真鉆研。
據(jù)說,項羽二十二三歲時,身體魁梧,體力強(qiáng)壯,能把幾百斤重的鼎舉起來。
后來,項羽起兵反秦,接著又同劉邦爭奪天下,從24歲開始,奮戰(zhàn)了8年,最后被劉邦等包圍在垓下,終于自刎于烏江。
自刎前,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項羽在營帳中對著愛妾虞姬和叫騅的名馬,慷慨高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调兵山市|
沾化县|
北碚区|
黄浦区|
康马县|
长白|
曲沃县|
拜泉县|
泰来县|
通辽市|
台东县|
府谷县|
思茅市|
平顶山市|
禹城市|
邵东县|
右玉县|
莱州市|
涟水县|
民乐县|
舟山市|
靖西县|
长白|
依兰县|
广宁县|
临夏县|
灌云县|
利川市|
隆子县|
科尔|
额尔古纳市|
巫溪县|
周至县|
高雄县|
乐亭县|
德惠市|
宁海县|
无棣县|
渑池县|
夏邑县|
柘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