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雙雕
yī jiàn shuāng diāo 一箭雙雕
- 成語名稱
- 一箭雙雕
- 成語拼音
- yī jiàn shuāng diāo
- 成語簡拼
- yjsd
- 成語意思
- 原指射箭技術高超,一箭射中兩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 成語出處
- 《北史·長孫晟傳》:“嘗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箭兩只與晟,請射取之。晟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雙貫焉。”
- 成語例子
- 因為鳳珠也是十六歲的人了,胡統領早存了個得隴望蜀的心思,想慢慢施展他一箭雙雕的手段。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
- 近義詞
- 一石二鳥 一舉兩得 事半功倍
- 反義詞
- 事倍功半
- 成語繁體
- 一箭雙雕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常用程度
- 常用
- 語法用法
- 作謂語、定語;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 成語結構
- 緊縮式
- 成語年代
- 古代
- 成語正音
- 雙,不能讀作“suānɡ”。
- 成語辨形
- 雕,不能寫作“凋”或“碉”。
- 成語辨析
- 一箭雙雕和“一舉兩得”;都有“做一件事得到兩種收獲”的意思。但一箭雙雕是比喻性的;多出于鄙夷或戲謔的口吻;指達到兩個目的或一下子打中兩者;一般不用于莊重的場合;“一舉兩得”是直陳性的;多指得到兩種好處;可用于多種場合。
- 英文翻譯
-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 歇后語
- 一塊石頭打兩只斑鳩
- 成語謎面
- 最厲害的箭法
- 成語故事
- 據《北史 長孫晟(shèng)傳》記載:長孫晟是北周時洛陽人。他智謀過人,武藝超群,十八歲時就當了一名禁衛東宮的武官。但真正賞識他的是隋國公楊堅。有一次,隋國公楊堅偶然與他交談了幾句,就發現他有勇有謀,認定他日后必定能成為一代名將。 那時,北方游牧民族突厥首領攝圖,和北周友好相處,互派使節往來。為了炫耀各自的實力,雙方都選派有勇有智的人充當使者,但傲慢的攝圖對北周派來的使者大都瞧不起。 有一次,長孫晟被派去陪同正使宇文神慶出使突厥。攝圖見到長孫晟后,一改往日對北周使者的輕蔑態度,竟要求宇文神慶將長孫晟留下來。宇文神慶答應了攝圖的請求,長孫晟就這樣留在了突厥。整整一年過去了,攝圖還是讓長孫晟繼續跟隨在自己身邊,不讓他回北周,而且,攝圖每次出獵,總要長孫晟陪同。 一天,攝圖在氈帳前看見空中有兩只大雕盤旋著,正在爭奪一塊肉。他很有興致地喊來長孫晟,并叫人拿兩枝箭遞給長孫晟,命令他把兩只雕射下來。 長孫晟接過箭,迅速翻身上馬飛馳而去。他漸漸離大雕的位置很近了,只見他拉弓搭箭,認準目標一箭射去,竟射穿了兩只大雕的胸膛!兩只大雕頓時一齊落地。長孫晟一箭雙雕的高超箭術,博得了在場的突厥士兵的連聲喝彩,攝圖也異常高興,他下令重賞長孫晟,并要求部下向長孫晟學習箭術。 后來,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了隋朝。突厥及其他少數民族國家趁機進攻隋朝,為北周復仇。這時,長孫晟已回到隋朝。他憑借自己的智謀和勇武以及對突厥內部情況的了解,幫助楊堅多次打退了突厥的進犯。 后人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一箭雙雕”這個成語,比喻做一件事而達到兩方面的目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盟|
共和县|
青浦区|
富阳市|
准格尔旗|
固安县|
曲麻莱县|
晴隆县|
巩义市|
石家庄市|
玛曲县|
洪湖市|
调兵山市|
武山县|
利川市|
温州市|
吴旗县|
博兴县|
哈密市|
武夷山市|
渭源县|
光泽县|
潞西市|
白城市|
文昌市|
金平|
漳平市|
怀集县|
砚山县|
冀州市|
桐城市|
郑州市|
浦县|
香格里拉县|
伊川县|
五华县|
阿克陶县|
普兰店市|
象山县|
闽侯县|
夏津县|